6月以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选结果陆续公布,吴江区美术家协会喜报频传,共有7件作品入选“国展”,这一成绩创造了新的历史。
吴江区美术家协会屡创佳绩,5年来,300多件作品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协会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强大的创作实力,吴江美术界厚积薄发、惊艳众人的现象甚至被业内称为独特的“吴江现象”。
此次7件入选作品涵盖了粉画、油画、综合三个美术门类,作品风格各异,立意新颖。据介绍,入选作品的作者全部都是“80后”年轻艺术家,展现了吴江艺术家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钱兆峰的《盎特莱蓬号·1920》、王伟的《岁月静好》、周建捷的《光阴的故事》和胡向东的《镜前掠影》4幅粉画作品入选水彩、粉画展区;顾霞的综合(连环画)作品《寻“承”记》入选综合画种展区;周建捷的《值得纪念的一天——记颜文樑先生》、黄琎的《疏影寒香兆丰年》两幅油画作品入选油画展区。在这些入选作品中,《盎特莱蓬号·1920》《岁月静好》《寻“承”记》3件作品还获得“进京作品”殊荣,将到北京公开展览,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1920年9月,16岁的邓小平乘坐“盎特莱蓬”号邮轮,历时30多天、航行1.5万公里来到法国马赛,开启了他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征程。粉画作品《盎特莱蓬号·1920》画的正是这段历史,作者钱兆峰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艘著名邮轮的历史风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尊重。“画中的黑白色调,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沉重,而点缀其间的少许红色,则仿佛是革命的火种,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子怀揣梦想、远渡重洋、寻求救国之路的壮志与豪情。”钱兆峰说,它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永远是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王伟的粉画作品《岁月静好》深情地致敬了苏州园林。王伟说:“作为一个苏州人,我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这份情感融入到了我的作品中。”作者通过精心构图和色彩搭配,使这份东方特有的古朴典雅之美得以展现,透过细腻的笔触,观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诗意画卷之中,感受到那份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顾霞的综合(连环画)作品《寻“承”记》采用第一视角,以寻访苏州非遗传承人为主线,分别再现了苏州灯彩、陆慕蟋蟀盆、昆曲木偶等传统技艺场景,其间穿插市井生活片段,笔墨之间透露出浓浓的江南韵味。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此次吴江区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在全国美展中取得佳绩,标志着吴江美术创作实力的显著提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协会以及会员长期以来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这不仅是成员个人才华与创造力的体现,更是集体智慧与团队协作的结晶。
协会的“约·绘”写生团等项目为会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些项目中,协会会员、美术老师以及其他美术爱好者等定期组队前往松陵公园、垂虹景区、盛家厍等吴江标志性景点开展绘画写生。在每一次的写生活动中,他们深入自然和社会,将各自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融入到作品中。几年来,通过写生活动,会员们不仅提升了绘画技艺,更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热情。
协会还与区镇、街道紧密联动,共同打造多个特色品牌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桥见七都”项目以七都众多的桥梁为创作对象,生动展现了七都独具特色的桥文化,并成功开发出桥文化旅游路线。“丝绘盛泽”项目则通过油画的形式再现盛泽的先蚕祠等文化古迹,让盛泽的历史人文之美得以生动展现。
“美术家协会艺术进校园”活动则将艺术带入校园,惠及师生,实现艺术惠民的目标。此外,协会还围绕乡村振兴、地域文化等主题,策划了一系列写生采风活动和创作项目。
在市文联“菁英计划”引领下,协会已培育出一批杰出的年轻艺术家。目前,协会共有242名会员(包含团体会员),其中国家级会员13人、省级会员42人。会员们在国家级和省级美术作品展中屡创佳绩,五年来,70件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243件作品入选江苏省级展览,其中有不少创作主题与吴江有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吴江美术家的出色表现甚至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吴江现象”,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本地范围。
展望未来,吴江区美术家协会将秉持初心,继续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艺术元素和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