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冬日的第一缕阳光还来不及照到云梨桥畔时,陈海勇已经来到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等待工友们到来,进而投入紧张忙碌的施工之中。
历经千锤百炼 成为“技术担当”
陈海勇于1976年出生,老家在安徽定远,1992年自部队转业后便加入中铁四局,成为了一名工程建设者。经过部队的培养,经过近30年一线建设工作的锤炼,加上他踏实肯干的性格,陈海勇成长成一名技术“尖兵”,在混凝土浇筑这项工作中,他扮演“技术担当”的角色。
在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铺设钢筋,对已浇筑好的墙面进行养护。陈海勇指着一处墙体告诉记者,混凝土浇筑中一定要注意气泡,过量的气泡不仅会影响美观,也会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去除气泡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陈海勇凭借着近30年的从业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合理指挥团队操作,在他的带领下,他这个班组单辆混凝土浇筑泵车的效率可达130方/小时。
走过千山万水 为民修路铺桥
“干得多,走得多,见得多,经验自然就积累了下来。”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时,陈海勇这样说。
说起修建过的路桥,陈海勇的回答有些轻描淡写,但他的履历却十分“辉煌”。除了公路、高架、铁路、海底隧道等建设项目外,他还参与过像成贵高铁、中老铁路这样的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我常跟工友们说笑,说我们修的路是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海,我们甚至是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浇筑每一块混凝土。”陈海勇自豪地说。
2021年,陈海勇跟着中铁四局项目部,来到吴江开发区,参与到云梨路综合改造工程建设。一开始,江南地区潮湿的空气和清淡的饮食,让他感到不适应。但这些对陈海勇来说不算什么,每天,他要在工地上来来回回走3万多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他都不离开这块近2公里长的“战场”。
“吴江是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建的这条路是非常重要的主干道,将来这里将高楼林立、无比繁华,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发挥我的特长,为吴江人民修一条高水准的道路。”陈海勇说。
凝聚千言万语 党员使命在肩
有了明确的目标,陈海勇每天都干劲十足,他的敬业态度也一直被工友们称赞。每天,他总是比工友们早些来到工地,安排好工作计划,下班时又总是最晚离开,做好收尾工作。
“因为,我是一名党员。”陈海勇说。
身为党员,他有着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带团队的时候,“陈师傅”总是手把手地教导年轻工人,和他们一起干,所以陈海勇带领的团队在工作中总是走在前、干在前,施工速度和质量总是排在公司前列。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工地旁的一些闲置土地上,种了绿油油的植物,陈海勇说那是小麦,是他和工友们利用空闲时间种下的,有空他们会轮流来给小麦除草、浇水、施肥。
“等小麦成熟了,云梨路的隧道主体建设就差不多了。到那时,我修的路又多了一条,是为吴江开发区修的,我很期待!”陈海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