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开弦弓村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85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这样写道。
从历史长卷中走来,今年7月,苏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这两个苏南片区现场会相继在吴江召开。
两次现场推进会,苏南片区各级党政干部、各地专家学者两次将目光聚焦吴江七都镇,聚焦开弦弓村,深入剖析新时代新江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和基层治理新路径。
新的足迹汇聚新的思想,百年江村缔造全新未来。
历经乡土巨变,以开弦弓村闻名中外的七都镇,正聚力打造人居环境之美、基层治理之美、社会和谐之美的江村新画卷,为“美美江村”添上“景美人和气象新”的全新注解。
美美江村,美就美在这里的人居环境。
作为苏南地区蚕桑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千百年来,圩圩相隔的塘浦圩田农田水利系统,生态循环的桑基鱼塘农业模式,是吴江七都镇等太湖沿线城镇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
如今,水、景、人、城和谐共生的篇章依旧在七都大地上续写。即将于今年底向世人开放的江村1936·山水桑田,正赋予这些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新生。
走进项目建设现场,各个功能片区已具雏形。行走其中,水、田、桑始终在眼前交相呼应。项目南侧,七都对照太湖形态,打造出一个微缩版的太湖,并在其北侧建设景观塔。建设完成后,居民、游客登塔北望,百亩桑林尽收眼底,南望则可一览太湖和塘浦圩田全貌。
从农耕文明出发,步入工业文明。经济在发展,但建设和美人居环境的理念贯穿始终。
去年以来,七都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成爃烂村、联漾村、盛庄村、陆港村4个行政村共26个特色康居乡村,建设面积约8平方公里,涉及居民约1340户。
这些康居村,根据村庄现状,紧紧围绕建筑风貌、绿化景观、公共服务、历史人文等,着力打造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描绘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以羊毛衫生产为主业的联强村,是彼时苏南地区“家庭作坊兴村富民”的一个缩影。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村里的羊毛衫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
近三年,联强村大力整改“三合一”场所,依法拆除违法建设5500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在抹去“疮疤”的同时,联强村鼓励、引导村民进行设备升级,并出资13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和1500平方米的配套集宿楼,推动羊毛衫产业“园区化”运作。
既扮靓村貌,更守住百姓“饭碗”——联强村一举多得,闯出了一片天蓝水清、业兴民富的新天地。
环境治理不仅在广袤乡村,也在街头巷尾。
去年11月1日,七都城市管家服务项目正式进场,在吴江率先推进环卫一体化作业。截至目前,七都城市管家服务项目已配备各类机械设备300余台(辆/艘),机械化作业率由原来的45%左右提升至90%以上,每日镇区打扫保洁时间也由原先的3小时减少至现在的1.5小时,工作效率提升一倍。
“基层治理,首治环境。七都镇正在筹划如何充分利用23公里太湖岸线,在300多亩湖边零碎地块上统一种植香青菜等时蔬,让美丽菜园成为可看可食、推介太湖七都的活名片。”七都镇农业工作和建设局副局长庄宏伟说。
为深入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七都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功能融合,今年7月,七都开展毗邻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以“七都镇南太湖大道两省交界处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对象,“治脏、治乱、治差”和“洁化、序化、美化”为主要整治提升内容,强化携手共治、区域联动和集聚融合,探索区域一体化协同管理新路径。
“我们将紧盯水环境、绿化品质、道路环境等6项提升项目,切实形成整治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提升毗邻区域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管理互通、执法协作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格局。”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鹏宇说。
在七都,太湖江村景致是一景,法治景观是另一景。进一扇门解万家事的“12321工作法”告诉来这里的人们,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已融入城乡肌理。
今年,七都镇矛调中心进行了一次特殊形式的调解。
今年2月,关先生在上班时摔伤,导致左侧髌骨骨折,需手术治疗。然而关先生出院后发现工厂关闭,无法联系老板,因追讨工资、营养费、护工费及后期检查和二次手术费无果,关先生于今年3月报警。派出所接警后与老板取得联系,得知其身在外地,且近期暂无回七都的安排,双方矛盾的调解一度搁置。
针对双方都在外地不便现场调解的实际,七都镇矛调中心受理后,镇司法所、人社中心、派出所和属地村共同商议,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远程表达诉求。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依法依情调解,当事人进行充分沟通,至此,双方间的纠纷得到进一步解决。
推开七都矛调中心的大门,就推开了百姓的心门。
2021年11月,七都镇建成“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12321”工作法(即“一窗”受理、“二线”融合、“三层”过滤、“二级”召集、“一周”例会),提升了接待办理的精准度和来访群众的满意度,努力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家事”。
“我们还把本土品牌‘七娘舅工作室’搬进了矛调中心,协调安排多位人民调解员轮流值班,让调解工作更接地气,交流更加亲切贴心,矛调的成功率也更高。”七都镇司法所所长尤建华说。
司法与江村共情,家和万事兴。在七都,法治,深融进乡村振兴的细微肌理中,描画着“美美江村”“无讼村居”的现实图景。“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江村之治”,正逐步在这里落地落实。
“读了费老的《江村经济》就一直想来看看,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了,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7月27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二学生陈谋娟高兴地说。老家广西的她第一次来到江南农村,就爱上了这里的小桥流水。
7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组建的江村社会工作服务团来到开弦弓村,开展实地调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学生们每天走村入户,和村民交流访谈,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参加当地社工组织的活动,增加跟村民的互动和情感。
“我们将长期输送师生扎根开弦弓村,以社会工作服务促进社会治理,构建村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前期入驻江村的基础上,服务团首先要深入党员家庭和农户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村内人口的基本情况,绘制村庄地图。其次,助力建立以村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体系,让村民参与、负责、共享,将开弦弓村建设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说。
在百姓需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地方政府与多层次社会组织联动参与基层治理,是探索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一条新路径。
在七都,除了外部资源的引入,近年来当地也逐渐萌生出多元化的社工力量,他们为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力量生态。
去年,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吴江区民政局、七都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民政)打造了“美好家园”试点项目,以政府“点单”、社会组织“接单”的方式,引进吴江区阿拉爱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展驻村服务,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激发基层群众的能动性,引领乡风文明新时尚。
帮助独居老人沈勤根分装药盒、为低保户周海华修缮屋顶、引导残疾老人谈菊芳跳益智操……社工坚持以贴心之举,迅速拉近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与百姓打成一片,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未来,我们将加快提升江村品牌显示度,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度,加快完善城镇空间宜居度,在推动城乡高品质融合中‘做示范’。以更高标准加强生态治理,以更高要求筑牢安全防线,以更高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在优化基层现代化治理中‘立标杆’。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展现七都作为,以七都一隅之光,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吴江篇章添彩。”七都镇党委书记蔡建忠说。